八月的三晋大地,文旅市场热潮涌动。第六届晋祠国风文化节让千年古祠焕发青春活力,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成功签约13个重点项目,总金额超9亿元。与此同时,全省各地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共同推动山西文旅从“流量”向“留量”转变,从“网红”到“长红”探索。
文化盛事接连上演,文旅融合渐入佳境。晋祠国风文化节通过仪式展演、沉浸游园等创新形式,将静态的古建筑空间转化为动态的文化场景,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同期举办的文博会则展现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成果,签约项目涵盖战略合作、智能体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为山西文旅注入新动能。
惠民举措实实在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文旅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惠民富民。运城五老峰景区推出免门票政策,汾阳文湖狂欢周为市民提供文化盛宴,各地发放文旅消费券激活市场活力……这些实打实的惠民举措,让群众共享文旅发展红利。而晋祠的汉服游园、非遗体验等优质文化供给,更让传统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近。
科技赋能守正创新,数字文旅初见成效。文博会活动期间,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发布。大同花木兰“3D超写实数字人”团队让历史人物“活”起来;《团圆令》团队利用AI算法突破传统动画制作的效率瓶颈;关公文化大模型团队运用大语言模型构建全球传播的“忠义文化”叙事体系。这些创新实践正深刻改变着文化生产、消费、传播和保护方式,让古老三晋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
从“流量”到“留量”,山西文旅还需久久为功。山西文旅近年来声量渐起,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多维发力。深化文旅融合,从“文化+旅游”向与康养、农业、工业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拓展;坚持惠民导向,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培育消费新增长点;聚焦品牌打造,讲好山西故事,让更多特色文旅品牌深入人心。
文博会落幕,国风节收官,但山西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未来的山西文旅,既要靠特色“出圈”,更要凭品质出彩;既要靠活动引流,更要靠体验“留人”。让更多人在领略表里山河之美的同时,共享文旅发展成果。
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