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东湖区的北湖畔,青砖灰瓦与湖光美景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这里的民国洋楼、老宅院正经历着一场“古今对话”:百年建筑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活场景,成为市民游客触摸城市文脉的窗口。随着《南昌市历史建筑管理办法》的实施,南昌市正通过立法保护、创新改造与文旅融合,探索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之道。
修旧如旧: 让历史建筑“重获新生”
近日,东湖区环湖路37号的民国小洋楼外,施工团队正小心翼翼地对斑驳的砖墙进行加固施工。南昌东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建士表示,这栋空置多年的民国老洋房将转型为公益性文化场馆,其临湖露台或将成为婚纱摄影打卡点。
“自2024年获得使用权后,我们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在恢复建筑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整修。”陈建士告诉记者,目前,内部修缮已基本完成,未来将与毗邻的另一栋民国建筑共同打造为公益性美术馆、展示馆和收藏馆,成为百花洲文旅街区“慢生活休闲街”的核心节点。
陈建士口中所说的另一栋老建筑,是位于环湖路69号的“品·环湖69”。这里由1948年的老洋房改造而成,改造中,设计师保留原始建筑特点,融合东湖历史文化与现代美学,打造出集茶饮、咖啡、私房菜于一体的家庭式庭院空间,被市民游客誉为“南昌人自己的武康路”。今年1—5月,“品·环湖69”的营业额近90万元,人流量超1万人次。
近年来,我市通过立法强化历史建筑保护,随着《南昌市历史建筑管理办法》的实施,民德路89弄4号民国小洋楼、南昌二中心远楼、一纬路23号民居等全市68处历史建筑已经统一悬挂了历史建筑保护标志牌和二维码,为这些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的老建筑加上了“护身符”。南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第四批历史建筑的评定已进入产权人意见征集程序,未来将有更多历史建筑受到更好保护。
业态创新:让历史建筑“热起来”
作为南昌城区四湖之一的北湖,去年以来,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在这里开店,荔枝餐厅、北湖边餐厅、T16城市巨力·绿洲陆续入驻于此。“近年来,北湖边的商业氛围渐浓,来这创业开店的人日益增多。”北湖社区党委书记涂丽红如是说。
江西省文史馆馆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黎传绪教授告诉记者,北湖边上的建筑群依水而建,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那时大多是两层小洋楼,西式风格,住着一些民族资本家以及豪商巨贾,坊间还流传着画家傅抱石、江西首富王德舆等名人曾在附近居住过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变成了居民住宅。
前几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走进了北湖社区,通过拆除堵心墙、铺设柏油路、修缮居民楼、打造文化墙等系列做法,让北湖老街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北湖社区还提出重点保护居民楼中的部分老建筑,以此传承历史文脉。
去年10月开业的北湖边餐厅位于肖家巷29号,为盘活闲置资源,东湖区将这个有着低矮院墙的老建筑改造成为院落式的用餐环境,每逢周末,小院里就坐满了等候排队的顾客。北湖边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传统赣菜上面做了改造升级,明厨亮灶,吸引不少回头客。”据悉,高峰期北湖边餐厅每天接待三四百人次。
谈及未来规划,涂丽红表示:“以前湖边主要是咖啡馆,现在还有文化空间和餐厅,我们希望这里的商业体能连成片,大家来这里不仅游湖,还可以吃饭、逛店、探展。”
今年5月,位于肖家巷12号的T16城市巨力·绿洲正式对外开业,成为年轻人打卡的新去处。它隐匿于城市喧嚣之中,由3栋民国老建筑改造而成,原是河东会馆、康克清故居,经改造后,这里化身集江西茶文化馆、傩文化展馆以及青年旅社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民国风”建筑群,被网友称为“历史韵味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的独特空间”。
“东南北湖是一片融合了历史底蕴与秀美风光的地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为了将老旧建筑特色有机融入现代化城市空间,我们在保护老建筑的基础上,将沿湖的部分物业进行开发,在打造过程中,遵循其老建筑历史脉络和风格,唤醒其内在价值,促进湖滨建筑环境与文艺街区打造的融合与提升。”南昌东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文旅产业部主任任劲竹向记者介绍,未来,当更多的人来到南昌内湖(东南北湖)时,将可以沿湖一路参观杏花楼、佑民寺,游览美术馆,打卡T16城市巨力·绿洲,感受老南昌的文化底蕴。
政策护航:让历史建筑“走得远”
“民国建筑作为衔接传统木建筑和现代城市建筑的中间载体,完美地体现了中西方建筑在艺术风格上的交融,同时也深刻折射出近代南昌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变迁。”江西省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发展促进会会长彭光华认为,科学处理好传统建筑新与旧、古与今、变与不变、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城市建设和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课题。
今年实施的《南昌市历史建筑管理办法》中明确,历史建筑保护资金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鼓励个人认租认购。各区政府应对列入年度计划的历史建筑修缮给予适当补助,补助资金原则上最高不超过修缮维护资金总额的30%,单笔补助资金最高不超过50万元。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未来计划将历史建筑保护纳入城市更新范畴,通过“微改造”保留街巷肌理,同时引入专业团队运营,确保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性。
记者了解到,南昌将以百花洲、万寿宫、绳金塔等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串联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等景点,打造“南昌历史文化探访路线”。同时,计划引入数字技术,通过VR、AR等手段让历史建筑“开口说话”,进一步提升文旅体验的沉浸感。
民国老建筑体现了赣派建筑的风貌特色,南昌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老房古宅都有各自历史文化内涵,帮助它们讲好历史故事,让它们“活起来、热起来”,就是要活态传承历史文脉。“保护与利用的本质,是让历史建筑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当我们在古宅中品茶、在老巷里漫步时,触摸到的不仅是建筑的肌理,更是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文脉。”彭光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