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常少华
各种查分“名场面”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与此相反,近期网上也出现了一些关注低分的真假不明的视频,引起了很大关注。
不只有能考清华北大的孩子,还有很多考得一般甚至分数较低的孩子。一场考试,有高分就自然有低分,有过本科线的孩子就有没过本科线的孩子,有发挥超常的孩子也有发挥失误的孩子,这构成了高考的真实本底。
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它筛选了考生能读什么大学,但筛选不了考生的人生高度、深度和厚度。高考的公平性,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18岁放手一搏,但不代表把每个孩子的未来都因此定型。
前几年,作家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经发表后,引发许多共鸣,让不少人看到了二本学生的生存处境和奋斗状态。在这本书里,黄灯写到的二本学生,是很务实很勤奋的一个群体,他们没有985、211学生的光鲜学历,但在很多基层工作中表现得积极向上,靠着扎实的默默奋斗赢得人生的精彩,还有着比许多好高骛远的同代人对社会变化的清醒认知。广大的二本学生群体,奠基了社会就业创业最坚实的底座,但他们多数时候是不被看见、不被报道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考检验出了纸面上的能力,但无法替我们对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给出判断,更无法对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做出判断。而要选择什么样的事业和人生,是每个考生接下来更重要的命题。认识自己,也认识世界,找到个人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在合适的领域发光发热,每个人都可以大放异彩。在学校的考试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天赋考高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学习;但社会的舞台很大,足够让每个人的光芒有机会绽放。
很多人在呼吁对高分“名场面”要保持理性,但我们也要警惕低分“名场面”。高分“名场面”的流量分得差不多了,空间不大了,就转而盯低分,制造“名场面”,这也是一种“流量病”。考得怎么样,孩子、家庭都会有真实反应,不论什么样的反应,尊重就好,别把“唯流量”置顶,大搞各种吃干榨尽。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