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苏州工业园区:何以助力“智造之城”
阅读量:0 发布时间2025-07-11 17:45:00

2025年1月6日,苏州工业园区以一场高规格的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开启新年征程。这场被当地称为“新年第一会”的重要会议,吹响了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冲锋号。规上工业总产值超7200亿元、工业投资突破300亿元——会上发布的《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2025年行动方案》亮出了新年目标,并向全球企业家发出邀请:“园区将配置最好的资源、打造最优的环境、提供最强的支持,让企业唱主角、站C位,用‘智造’制胜未来、用‘创新’创造未来。”

这份底气源于三十年积累的雄厚实力。2024年,园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 “九连冠”,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8%、增加值增长约10%,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新型工业化“园区路径”的战略布局

步入2025年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经锚定清晰的新型工业化实施路径,工作重点围绕“2+4”产业体系,夯实“623产业链”,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规模提升。

“623”产业体系成为园区新型工业化的骨架,聚焦6大重点产业集群和23条重点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根据规划,到2025年底,园区两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将超5500亿元,四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突破5700亿元。

“十大行动”成为实现目标的路线图,从产业能级跃升到企业梯度培育,从科技创新引领到绿色低碳发展。园区计划通过这十大系统性工程实现“五个提升”:产业质量效益提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0%以上;企业发展能级提升,培育更多百亿级企业和国家级“小巨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3%以上;数实融合水平提升,梯度培育智能工厂500家;绿色发展成效提升,新增绿色制造荣誉企业60家。

产业能级跃升锻造“智造之城”核心引擎

在苏州打造全球“智造之城”的蓝图中,园区正担当核心引擎角色。2025年,园区全力冲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7200亿元的目标,这一数字背后是产业能级的全面跃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稳步提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新能源及绿色四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低空经济、智能网联、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构建起面向未来的产业竞争力。

在人工智能领域,园区已集聚1800余家企业,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2025年初,园区29个垂直领域大模型入选苏州市级培育人工智能大模型,3个应用场景入选“人工智能+”典型场景案例,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人工赋能助力实现智造的无限可能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培育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的核心阵地,SISPARK正以昂扬姿态向新而行,以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在SISPARK,鼓励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政策正在迅速得到响应,产业生态服务正在不断完善。2024年8月,SISPARK联合战略伙伴举办苏州工业园区“AI+工业软件”深度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交流会。园区工业软件领军企业浩辰、千机、慧工云、利驰、欧软等,与腾讯优图实验室、荣旗、旭创、横河电机、江苏北人、沛嘉医疗等制造业龙头企业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AI+工业软件”的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双方围绕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蓝图,旨在实现技术供给与产业升级需求的无缝对接,推动园区成为“AI+工业软件”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先行者与示范标杆,加速制造业智能化、高效化进程。

科技创新驱动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动力来自科技创新。园区2025年计划招引科技项目1000个,新增各级领军人才超450名,建设创新联合体超60家,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92%。

在生物医药领域,园区展现出非凡定力。BioBAY(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产业经典缩影,已集聚超2000家企业,产值规模突破1655亿元,产业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信达生物的成长故事成为园区科创生态的生动注解。2012年入驻BioBAY时,团队不足20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14款获批上市产品、6款纳入国家医保的行业领军企业。2025年,公司计划递交7款新药上市申请,向着“国际一流的生物制药公司”目标迈进。“这里最懂创业者的孤独,也最擅长将孤独转化为创新的星河。”信达生物首席科学家陈炳良的感慨,道出了园区科创生态的精髓。

在辅助生殖领域,贝康医疗探索出“原始创新+开放创新+数智创新”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该公司自主研发的PGT-A试剂盒成为全球首个通过NMPA认证的产品,填补了国内三代试管婴儿检测空白。

绿色低碳转型定义新型工业化生态标杆

当ESG(环境、社会、治理)成为全球产业变革通用语言时,苏州工业园区已悄然将“绿色钥匙”嵌入高质量发展基因中。

园区万元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的三分之一,碳排放强度低至0.357吨/万元,用水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5年,园区将新增绿色制造荣誉企业60家,推动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超过480兆瓦,建成一批近零碳产业园和零碳工厂示范。

在绿色制造方面,园区构建了具有特色的 “310”ESG产业体系,覆盖绿色服务、数智化管理等十大领域,316家ESG规上企业形成500亿元营收的产业集群。

近日,在第二届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大会上,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作为新建元集团推动ESG发展的标杆案例,荣膺“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作为全国首个esg产业专业载体,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围绕“应用实践+产业发展”两大定位,布局研究中心、促进中心、推广中心、ESG联盟、金融平台、服务平台六大功能,围绕ESG全产业链积极引入研究机构、咨询机构、评级机构、环境服务、数字方案、认证培训、绿色金融等七大行业,构建了覆盖政策研究、产业集聚、数字化服务、国际合作的全链条ESG实践体系,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

ESG产业创新中心

敢为人先的园区在ESG领域创下多个“第一”:发布全国首个区域ESG白皮书、立项全国首个经济开发区ESG评价通则、率先建立区域ESG数字服务平台。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梯队创新生态

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中坚力量。园区已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企业梯队,集聚5家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66家上市企业、217家各级各类总部企业。

泰科电子的发展历程印证了园区企业培育成效。自2004年落户园区以来,这家全球连接和传感领域领先企业先后建设了5座先进制造基地、1个工程技术中心和1个亚太区财务共享中心,员工超过6000名。“园区为企业深耕发展提供了沃土。”泰科电子汽车事业部中国区运营负责人表示,公司实现了供应链超过90%的国产化率,使园区制造基地具备了每年导入超2000种新产品量产的能力。

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园区制定了新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7年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500家。

园区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智能化企业服务加强版,新建三个企业服务子平台: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平台分层分级推进智能工厂建设;ESG公共服务平台2.0为企业提供ESG发展水平评价及综合服务;专精特新登峰系统构建多层次梯度体系。

站在开发建设三十周年的新起点,苏州工业园区确立了新目标:“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2025年,超4000亿的年度GDP预期目标,7%的GDP年增速领跑多数地区;超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构筑科技长城,74%的规上工业产值披挂“高精尖”战甲。

三十年前,金鸡湖畔的阡陌农田起步;三十年后,这里已成为全球科创的重要节点。园区正以“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坚守实体经济,坚持工业强区、人才强区不动摇。作为全国经开区综合排名“九连冠”得主,苏州工业园区正以“智造”为引擎,以“创新”为动力,探索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径,为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注入澎湃动能。(张庆源 施琴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