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龙川福建会馆:揭秘“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的红色指挥中枢
阅读量:0 发布时间2025-07-02 10:35:00

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华新路,一座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建筑——老隆福建会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抗战时期著名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这一广东党史重大事件。近日,笔者走进这座灰瓦青砖的建筑,探访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营救故事。

老隆福建会馆门前

据了解,福建会馆为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原为旅居龙川的闽籍商人捐资兴建的同乡会馆,建于咸丰十年(1860年)。会馆是三进院落式布局,总建筑面积是570平方米。1941年末,香港被日军占领,一批滞居香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处境危险,当时周恩来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等人组织营救。在广东地方党组织的紧密配合下,滞居香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爱国民主人士连同其他人士800余人,经水、陆两路,越过重重封锁,闯过层层关卡,历时半年多,终于全部安全撤离香港,转移到大后方。

老隆福建会馆内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讲解员张秀群介绍:“当时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将800多人从香港转移到大后方,确实是付出了特别艰辛的努力。历时200多天,将这么多人从香港转移出来,确实也是遇到了很多的艰难和困苦。”

在这场大营救的过程中,老隆镇作为营救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讲解员张秀群说:“首先,老隆是一个商业重镇,东江上游最大的货运码头在老隆;第二,这里是革命老区,革命基础相对来说也比较扎实;第三,这里是抗日后方,安全可靠,所以老隆成为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的重要中转站。”

2019年7月福建会馆被定为第八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续传承着爱国主义精神。

老隆福建会馆的文保碑

2022年,龙川县对福建会馆进行全面修缮,升级展陈设施,重点突出“老隆中转”过程。如今,这里不仅是“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内新增的互动装置与多媒体展示,让参观者得以沉浸式感受那段历史。

文、图丨袁文康 谭少燕